Skip to content
0

文章发布较早,内容可能过时,阅读注意甄别。

读《芯片战争》有感 原创

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余盛先生的《芯片战争》,从此开始对芯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是一本有关芯片产业发展的故事集,由 16 篇故事构成,包括对芯片产业链、制造设备、光刻机、高端材料、知识产权等方面内容的讲述。全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芯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介绍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第三部分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

芯片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芯片设计和中游的芯片制造,下游的应用。上游的芯片设计又包括半导体器件、电路设计;中游的芯片制造包括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下游的应用就是各种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在整个芯片产业链中,研发是核心,而制造则是发展的基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是韩国三星,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中国大陆地区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除了以上几家外,还有很多其他企业,比如华虹集团、士兰微、京东方、三安光电等。

本书第二部分对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包括: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历程,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中国芯片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对芯片产业各个环节进行介绍的同时,余盛先生还着重对中国在芯片领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总结,指出了中国在芯片领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书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态势,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四个方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近年来,美国一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限制措施,从最早的封测业务开始到后来的晶圆制造业务。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将全球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技术出口给日本,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釜底抽薪”。

读完《芯片战争》,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且这种快速更迭的速度还在不断加速。技术的更迭,意味着行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不断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技术,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只有在不停地前进中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保持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芯片最大的消费国,在半导体产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仍然落后于美日韩等半导体强国。未来,我国也应该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最近更新